鉅大LARGE | 點擊量:1463次 | 2022年07月28日
華自科技擬3.8億收購精實機電 跨界鋰電設備"謀變"
產業(yè)升溫背景之下,又有一家上市公司跨界涉足鋰電設備領域。
五月三十一日晚間,華自科技公布重組草案,公司擬以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精實機電100%股權和格蘭特100%股權。交易對價分別為3.8億元和5.6億元。
和此同時,公司擬配套募資5.7億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現金對價、精實機電新能源自動檢測裝備及數控自動裝備生產項目、格蘭特膜產品及環(huán)保設備生產基地項目、支付本次交易的中介機構費用及相關稅費等。
值得一提的是,華自科技本次收購精實機電是公司在鋰電領域的首次跨入布局。在華自科技看來,受益于鋰電池行業(yè)發(fā)展,電池測試設備也將有所突破。
高工鋰電網梳理發(fā)現,精實機電主營鋰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后端設備,掌握以動力鋰電池(組)檢測設備、自動化方法解決能力、鋰電池自動化后處理系統(tǒng)為主的鋰電池設備行業(yè)核心技術。服務客戶包括ATL、CATL、比亞迪、力神、中航鋰電、超威、鵬輝能源等。2016年,精實機電實現營收1.23億元。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基于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空間和公司發(fā)展?jié)摿?,精實機電和華自科技簽下了對賭協(xié)議。根據通告披露,精實機電承諾2017年-2019年,公司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240萬元、3093萬元、4267萬元,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9600萬元。
目前,國內鋰電設備替代進口設備的呼聲日益高漲。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顯示,我國2016年鋰電生產設備需求超過145億元,國內生產設備產值占比80%以上,產值同比上升將超過20%。
東吳證券機械首席分析師陳顯帆認為,鋰電設備進入業(yè)績兌現高成長階段,一是來自新能源汽車行業(yè)高速上升,二是國產鋰電設備處于替代進口設備階段,未來在中道和后道設備上,國產設備替代空間將更大。
要強調的是,和前幾波市場爆發(fā)相比,新一波的設備市場需求呈現出了新的趨勢,GGII認為,鋰電設備2016年以前業(yè)績上升重要邏輯在于電池廠商擴產。2017年開始的業(yè)績上升重要在于集中度提升。
據了解,華自科技的主營業(yè)務是水利水電自動化系統(tǒng)、變配電保護及自動化系統(tǒng)、水處理及其它工業(yè)自動化系統(tǒng)等的研發(fā)、制造、銷售及設備安裝和技術服務。
資料顯示,2017年Q1公司實現營收1.05億元,同比下降3.47%;凈利潤686.7萬元,同比下降20.15%。2016年公司實現營收5.15億元,同比上升22.87%;凈利潤4821萬元,同比上升6.63%。其中,水利水電自動化系統(tǒng)是公司業(yè)績上升主力。
華自科技認為,公司和精實機電的主營產品同屬于自動化產品,公司的核心技術可以在精實機電得到廣泛應用,二者能實現較強的技術協(xié)同效應。
目前,精實機電鋰電池自動化測試生產線業(yè)績上升,并籌劃于湖北省武漢市新建數控自動化裝備和新能源測試自動化裝備項目,亟待注入先進的自動化技術。華自科技表示,若本次交易完成,精實機電能夠和華自科技實現自動化技術共享,提升鋰電池自動化測試生產線的成熟度。
上一篇:布局新能源汽車 看好上游鋰礦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