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358次 | 2021年04月21日
詳解三元軟包鋰離子動力鋰電池熱特性測量及應用
鋰離子電池的極化內阻是不可逆熱測試的關鍵參數(shù)。為了更準確地計算極化內阻,針對三元軟包鋰離子動力鋰電池,進行了HPPC測試、熵熱系數(shù)測試、充放電溫升測試,采用兩種方法對極化內阻進行了計算,一種是通過電壓變化量除以電流得到,另一種是通過建立二階RC模型,結合HPPC測試工況辨識得到。根據(jù)兩種方法得到的極化內阻,結合Bernardi生熱速率模型公式對電池進行了1C充電和0.5C、1C、2C放電下的溫度場仿真,并與紅外熱成像儀記錄到的溫度分布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根據(jù)二階RC模型得到的極化內阻進行的仿真與實驗數(shù)據(jù)吻合較好,說明利用二階RC模型得到的極化內阻更加適用于電池持續(xù)充放電過程中的熱分析。模型很好地模擬了電池不同充放電倍率下的溫度場信息,對電池熱分析及熱管理可起到指導用途。1鋰離子電池生熱原理
2動力鋰電池熱特性實驗
2.1研究對象
本課題所研究的電池為36Ah三元軟包鋰離子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為Li[Ni1/3Co1/3Mn1/3]O2,負極材料為石墨,最大持續(xù)放電電流為2C(72A)。
圖1鋰離子電池單體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表1鋰離子動力鋰電池規(guī)格參數(shù)表
參數(shù)
規(guī)格
正極極耳材料
Al
負極極耳材料
Cu
電芯尺寸(長×寬×厚)/mm
227×162×8
正極極耳(長×寬×厚)/mm
50×15×0.5
負極極耳(長×寬×厚)/mm
45×15×0.3
重量/g
609
標稱電壓/V
3.7
充電截止電壓/V
4.2
放電截止電壓/V
2.75
額定容量/Ah
36
2.2動力鋰電池HPPC測試
對鋰離子電池內阻的測試,采用美國《FreedomCAR電池測試手冊》中的HPPC測試方法。
圖2HPPC脈沖電流/電壓曲線
2.3熵熱系數(shù)測試
對熵熱系數(shù)(dE/dT)的測試,是通過在不同溫度和不同荷電狀態(tài)下測試開路電壓得到。
圖3熵熱系數(shù)隨SOC的變化曲線
2.4充放電溫升測試
3二階RC模型
3.1電池等效電路模型的建立
本文所采用的電池模型為二階RC模型,大量研究表明,二階模型相比一階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與三階模型相比,計算量更小且誤差相差不大,能夠較準確地模擬電池的各種特性。
3.3模型驗證
4鋰離子單體電池生熱仿真
4.1熱模型基本理論
4.2電池計算模型的建立
(a)電池幾何模型
(b)電池單體網(wǎng)格
4.3電池熱物性參數(shù)的確定
4.4電池熱載荷和定解條件
4.5仿真結果分析
根據(jù)二階RC模型和HPPC測試的方法得到了電池的極化內阻,利用BERNARDI模型公式求得電池的生熱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溫度場仿真,所得結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比較,得出以下結論:
(1)鋰離子電池在持續(xù)充放電過程中極化達到了最大,利用HPPC測試計算得到的極化內阻僅適用于脈沖工況,而利用二階RC模型辨識得到的極化內阻更加適用于持續(xù)充電和放電下電池的熱分析。
(2)根據(jù)二階RC模型得到的極化內阻進行的仿真與實驗數(shù)據(jù)更加接近,隨著充放電倍率的增大,電池溫度梯度增大,幾乎呈線性升高。同一充放電倍率下,電池的放電溫升要大于充電溫升,隨著充放電倍率的新增,電池的最大溫升和溫差均增大。
上一篇:簡述鋰離子電池均衡電路的工作原理